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韩逸飞 北京报道
2023年,受采暖季节气温偏暖、欧美储气库存高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供需紧张形势逐渐缓解。同时,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带动工商业、交通、发电等用气回升,各大油气田增储上产,国内天然气供需实现双增长。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有可能会对行业发展、采暖季保供等产生较大影响。
10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重庆油气论坛冬季峰会上,各方专家深入解读当下我国能源现状,表示要共同做好保供工作。
目前来看,今年的暖空气似乎总有用不完的精力,10月下旬造访我国的既不是寒潮也不是降雨,而是一波凶猛的“大暖潮”,10月25日我国华北东北多地850百帕层面气温要大幅偏暖10度以上,对应着近地面气温的显著上升。
网上对于今年冬天是否会出现暖冬的讨论也比较激烈。一些网友认为,今年冬天很可能会出现暖冬,因为10月下旬不来寒潮反而来暖潮。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今年冬天不会出现暖冬,因为今年是厄尔尼诺年,现象会使全球气温升高。但是,10月下旬的气温变化,不能代表整个冬季气候模式的确定性变化。目前北半球各地区都有寒暖空气轮流出现,且随季节和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寒潮南下的情况依旧可能在11月或12月出现。
有媒体报道,厄尔尼诺事件将在今年秋季形成,峰值可能出现在今年的10月至12月期间。
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首席科学家申彦波在会议上同样表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冬天大概率为暖冬,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其中华北地区气温偏高1-2度,南方地区则接近常年。“空间上,大部地区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时间上,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阶段性特征明显,12月冷空气强度较弱,气温偏高,1月至2月,冷空气活动趋于活跃。”
全国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忠民认为,今年以来,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局部地区动荡和紧张态势有所加剧。尽管受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往年偏高和西南区域上半年来水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全国多个区域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但在国内煤炭产量持续释放、中长期合同电煤稳定供应和进口煤有效补充的背景下,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煤炭市场旺季效应有所弱化。但近期煤炭市场出现一些波动,也反映煤炭供需平衡的基础还不是很牢固。
李忠民预计,今冬明春国内煤炭市场供需仍将保持基本平衡态势。供给方面,煤炭供应保持高位,煤炭产量维持增长,但冬季煤炭生产和运输均存在不利因素,煤炭供给增加弹性缩小,原煤产量将保持增长但增速放缓。受国际局势动荡影响,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进口煤价格优势降低,预计煤炭进口量将继续增加但增速降低。总体上,煤炭供应将会继续保持高位。需求方面,煤炭需求稳中有增。
他指出,现阶段随着迎峰度夏结束,又迎来“金九银十”开工旺季,当前临近迎峰度冬,用电高峰期、冬季供暖期、水电枯水期三期叠加,煤炭需求呈现总体平衡,结构性的宽松和偏紧并存的局面,火力发电继续发挥保供托底的“压舱石”作用。价格方面,在供需总体平衡、各环节存煤相对充裕的情况下,预计今冬明春煤炭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不会出现价格长时间严重偏离合理价格区间的情况。
从10月15日开始,部分北方地区正式进入供暖季。天然气是冬季供暖的一个重要能源,受国际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天然气价格近期出现大幅波动。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常务副总裁、重庆能源大数据中心总裁熊垠州在代表峰会举办方致辞时表示,2023年,国际天然气市场供需紧张形势逐渐缓解,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国内天然气供需呈现双增长态势,但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供需具有较强的不确定、不稳定性,保供形势仍然复杂,深入研判今冬明春国内外天然气供需形势和气候变化趋势,共同做好保供工作,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世创首席研究员杨建红分析认为,根据季节性用气规律,采用年度和短期预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今冬明春天然气需求进行预测,今冬明春需求量182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88亿立方米,同比增幅5.1%。结合往年天然气用气规律,考虑春节是2023年2月10日,预计今冬明春用气量最大的月份为2024年1月份,最大影响因素为气温,预计用气量411亿立方米,高月均日13.2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65亿立方米/日。不考虑今冬明春出现极端天气的影响,按照以往大概率用气经验,预计高月高日需求量13.92亿立方米。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资源与市场部副总经理王欣预测,进入深冬后,国际LNG现货价格将有所上升,给LNG现货采购带来压力。国家管网集团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预计,今年供暖季国产气的供应量为970亿立方米,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7亿立方米,增幅6%。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